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盈亏相抵后净亏损15.1亿元。
所以我认为这种煤,不应该大规模开采,能用多少就开采多少。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洁净煤与综合利用部主任、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副会长、低热值燃料发电分会会长张绍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目前要解决的就是煤块上下层都被均衡热解的问题,改进方案还需进一步验证。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河北、山东、广东、海南和四川等省区的局部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褐煤提质的技术路线基本上分三个层面,即浅度提质、深度提质和褐煤化工,目前各种方式都有研究、都有发展,大约有20多种。技术仍是发展最大障碍目前阻碍褐煤提质大规模实践最大的障碍依旧是技术问题,从政策的角度来讲,虽然没有什么扶持政策,但是也没有什么很苛刻的要求,目前褐煤提质并未形成产业化,考虑褐煤资源充分利用和我国油气消费增长的发展需要,将来需不需要政策扶持,现在还很难说。干馏系统简单、热效率比较高、污染小,是褐煤等低阶煤提质加工、实现分级提质高效利用的最佳途径。
另外,褐煤在空气中会自燃,在干燥提质后,自燃情况会更严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煤质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白向飞介绍。但是如何界定严重污染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如果没有具体指标的话,可能实施中会存在不少问题。
支持供需双方签订两年以上的中长期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环保问题,应该更多的是通过制定环保标准、罚款来进行,这次市场禁入的方式仍有待商榷。此外,通知还强调,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不得实行地方保护和干预企业签订合同。减少各地对于企业签订合同的干预非常重要,由于煤炭作为一种地方资源,各地都想让当地获取更多的订单,有时甚至会采取一些排他性的手段,这是对市场的一种扭曲,应该明令禁止。
但业内提出,污染环境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探索培育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体系。
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的《2014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提出,严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违法违规的企业参与衔接。目前我国煤炭价格刚刚市场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目前交易更多的是企业对企业、地区对地区,还有没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交易平台,应该加快培育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有利于形成自由竞争的价格。供需企业签订的合同,在矿点、用户以及供货渠道等方面应保持相对稳定。国家发改委每年年末都会组织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去年的文件中首次取消了实行多年的煤炭重点合同制度,被认为煤电谈判终于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禁止严重污染环境企业产业参与衔接,可能会使一些污染严重的煤企生产出来的煤炭无法进行交易,主要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预计对中小煤企影响较大。通知指出,在开展产运需衔接工作中,应充分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凡依法生产经营的煤炭、用户企业,均可自主参与衔接,严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违法违规的企业参与衔接除煤炭贸易外中俄双方可在煤炭开采、投资和培训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据宋魅介绍,中俄两国在俄罗斯远东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签署的煤炭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两国煤炭合作的序幕。
中俄煤炭合作无大突破谈及未来中俄煤炭合作前景,宋魁开门见山地表示,煤炭合作将成为中俄合作的新热点。这种心态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战略思维和战略定位,因此中国与俄罗斯合作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具体内容包括:开展中俄两国煤炭行业发展课题研究,全面了解两国煤炭行业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油气合作方面,在对华出口石油天然气的同时,会要求参股中国的炼油厂建设。
但令人意外的是,煤炭相关协议落空。中俄煤炭合作将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共荣的合作。从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出发,我们应加强同俄罗斯发展煤炭合作。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等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能够拿到本地的矿产,但中国企业想要在俄罗斯参与上游项目,就会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增加国家口岸建设专项资金规模等。在煤炭合作方面同样如此,在对华出口煤炭时,俄罗斯要求中国对其煤炭生产实施的改造给予支持,并在煤化工方面要求技术合作。
另外,俄罗斯对华出口能源,一般都会有一些附属条件,比如,核电方面的合作,俄罗斯给中国提供技术的同时,会要求参与中国的核电站建设。目前俄罗斯远东铁路的运力已接近饱和,而且设施老化,运力不足。
诸多因素制约煤炭合作然而,宋魁也承认,中俄煤炭合作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在其推动下,双方推出了诸多能源项目合作新方案。
我们应该重视发展同俄罗斯各政治势力的关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接触与对话,宣传我国的对外政策,打消俄方的顾虑,要让俄罗斯人相信: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将尊重现实,恪守两国政府间业已达成的边界协议,不会向俄罗斯远东地区提出领土要求。鉴于对俄能源、原材料投资合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风险极高,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
可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中国进口煤炭来源国主要是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俄罗斯、泰国和越南。2010年9月27日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议定书所确定的合作项目,规定未来5年俄每年向中国出口煤炭1500万吨,此后在积极协调解决运力问题的基础上,力争将出口量提高至每年2000万吨。目前中俄两国每年几十万吨的石油进口通过铁路运输,有时候都会存在一定压力,今后2000万吨的煤炭,无论是靠铁路直接出口,还是运到港口压力都会非常大,运输问题仍然是中俄煤炭合作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其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铁路的运力严重不足,是制约两国煤炭贸易的最大瓶颈之一。
俄罗斯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炭储量极其丰富,其探明可采储量排名世界第三位。首先是俄罗斯对外国的资本参与本国资源开发存有戒心。
一是加强中俄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双边相互信任理解。针对俄罗斯对外国的资本参与本国资源开发存有戒心,增强政治互信是推进中俄煤炭合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然而,多年来由于煤炭产业自身发展情况的客观制约,双方所关心的利益点不能完全吻合,中俄煤炭领域的合作一直没有大的突破。对于开工生产见效益的项目,由于利益的驱动,经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甚至被迫停工停产等。
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应尽量满足俄方的需求,这样才能使中俄双方的煤炭合作规避风险,使中俄煤炭合作长期可持续发展。中俄两国煤炭资源在地理上接近,供给和需求互补,双方的合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二是企业走出去,在俄开发煤炭矿产,获取产品分成。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会对俄形成任何危险,相反,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不仅可为俄罗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利于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也将为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那么中俄煤炭合作前景如何呢?双方煤炭合作有哪些制约因素?未来怎样开展合作?近日,记者带着诸多问题采访了黑龙江当代中俄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俄罗斯经济政策研究专家宋魁。对中俄煤炭合作,宋魁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广泛开展与俄罗斯在煤炭领域的合作,建立多层次沟通协商机制。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毗邻,大规模开发俄远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对中国来说能够节约运输成本。
中俄加强煤炭合作,一是通过贸易渠道增加从俄进口煤炭。目前,虽然俄对外国特别对中国合作开发其资源存有一定戒心,但是,俄能源的发展原则是国际合作。
标签: 雅各布斯:桑德斯就只会夸夸其谈 中粮资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3.42亿元 戈洛夫金:点胜雅各布斯更有自信 中国软件:一季度净亏损1.03亿元 Meta的虚拟现实HorizonWorlds平台达到30万用户
评论列表
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2.7亿元。
煤炭进口量在连降三个月之后再度出现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内煤价大幅上涨,部分贸易商将目光投向相对价低的进口煤,预计12月份煤炭进口量将延续增势。
对重点用能企业,实行能耗及资源综合利用月报网络填报系统,对全市年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钢铁、焦化、水泥企业的能耗水耗及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月跟踪监测,使监测企业数由原来的70家增加到130多家。
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企业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凸显。
2010年,王坪2台21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发电项目正式核准投建,从项目建设一起步,就瞄着一流精品工程的目标,汲取已投入运行的三个电厂积累的经验和成果,以赶超为先的精神,经过16个月的紧张建设,创造了国内同类机组建设工期最短的纪录,2011年7月、8月,王坪电厂1号、2号机组实现并网发电。